海洋与气象学院“海学论坛”(第三十期)精彩纷呈
2021年12月15日,海洋与气象学院举行了第三十期海学论坛,本次论坛邀请到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韦刚健研究员、邓文峰研究员以及叶丰副研究员。报告由我院的陈法锦教授主持,本次海学论坛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共计70余人参会。
韦刚健老师作了题为“气候环境变化的替代指标体系”的学术报告。韦老师首先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整体情况,并重点介绍了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历程、研究领域、在岗人员结构以及先进的技术平台。接着从古海洋学研究的主要环境要素(温度、盐度、酸度、含氧量等)深入浅出地讲解这些地球表层环境变化替代指标的研究现状、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继续研究的潜力。最后对气候环境的地球化学替代指标进行总结,指出每个替代指标均有其前提条件,需要清楚了解才能更合理应用,多指标共同制约才能获得更精确的结果。
邓文峰老师做了题为“全新世南海-西太平洋气候变化的珊瑚地球化学记录”的学术报告。邓老师从热带珊瑚研究在古气候研究的重要性引入正题,从珊瑚样品的采集、切片、取样到实验室分析,详细介绍了珊瑚古气候学研究的整个流程。并结合其研究成果分享了珊瑚研究的三个案例,发现中全新世季节尺度的温雨解耦,揭示青铜时代中期气候突变对文明演化的重要影响,评估了人类活动对热带海洋气候变化的影响。
叶丰老师做了题为“珠江口氮循环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学术报告。叶老师系统地介绍了其最近几年利用稳定氮同位素在珠江口的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所取得一系列研究进展。发现珠江河口东部与西部硝化程度存在不同,硝酸盐氮受生物过程的强烈影响;揭示珠江口生物氮过程存在季节变化;发现城市废水是溶解有机氮河流输入的重要来源;河口颗粒有机氮受控于径流与温度调控的生物过程。
报告结束后,三位老师详细地回答了与会师生的问题,就报告内容积极地与参会师生进行了交流探讨,学术氛围十分浓厚。
讲者简介:
韦刚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同位素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重点探索其在浅表地质及海洋过程中的活动特征及控制机理,拓展其在气候环境演变研究中的示踪应用。近年来在新型同位素技术方法与分馏机理、热带海洋高分辨率古气候记录重建、海洋酸化过程与控制机制、以及风化和沉积等表生地质过程中元素和同位素体系变化与控制机制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曾获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入选广东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国际主流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50多篇,SCI他引逾 6000次,H-index 46。现任“地球化学”、“热带海洋学报”副主编。
邓文峰,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近年来以造礁珊瑚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开展热带海洋气候环境演变研究,在全新世高分辨率热带海洋气候环境重建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在Paleoceanography、JGR、QSR、GCA、CG、G-cubed等主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201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018年获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候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
叶丰,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201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主要从事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和近海环境演变研究。近年来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等地球化学手段,重点研究河流-河口-海洋系统氮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与碳循环之间的关联,同时开展痕量金属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和面上项目、广州市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和博士后基金。作为研究骨干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和广州市科学研究专项重点项目等的研究。在JGR-Oceans、JGR-Biogeosciences等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